结果卵巢癌组同源异型盒基因5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组、正常组(P<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组、正常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同源异型盒基因5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不良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磷selleck抑制剂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不良预后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卵巢癌患者组织标本同源异型盒基因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呈异常表达,三者均参与病情进展、淋巴结转移,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卵巢癌是女性生GSK1120212临床试验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卵巢癌的研究大多使用细胞株和异种移植,但是都有其相应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卵巢癌的临床前研究模型。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3D培养模型,该模型具有培养简单、遗传稳定性好、与原发肿瘤高度同源、能维持肿瘤的遗传异质性,但该技术在卵巢癌的研究仍处在早期阶段。现有研究探讨了卵巢癌类器官的构建,并利用很少输卵管和卵巢上皮类器官证明卵巢癌二重起源发病的机制及其相关基因功能;其还可用作化疗药物筛选的工具,其药物反应与患者体内用药状态高度一致,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策略,实现个体化治疗;另外,在免疫治疗方面也可以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或类器官与自体炎症细胞共培养方法以及微流体技术,重现肿瘤免疫微环境,可进行免疫治疗药物的功能测试。这些研究成果表明类器官是卵巢癌研究中一种新颖可靠的临床前模型,将在精准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Monthly Archives: May 2022
研究结果1 成功构建了 GBP1基因稳定敲除的DU145、PC3、SKOV3和OVCAR3细胞系模型,命名为 DU145 GBP1
研究结果1.成功构建了 GBP1基因稳定敲除的DU145、PC3、SKOV3和OVCAR3细胞系模型,命名为 DU145 GBP1 KO、PC3 GBP1 KO、SKOV3 GBP1 KO 和OVCAR3 GBP1 KO细胞;2.GBP1基因敲除细胞和亲本细胞相比,呈现出增殖能力减低,细胞周期抑制,迁移能力下降,细胞药寻找更多物敏感性提高,细胞能量代谢处于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均受抑制的状态。第二部分GBP1对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细胞体内成瘤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研究方法1.裸鼠成瘤实验检测GBP1基因敲除后肿瘤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变化。2.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3.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Elacridar分子量裸鼠肿瘤组织中GBP1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裸鼠荷瘤后,DU145 GBP1 KO、PC3 GBP1 KO、SKOV3 GBP1 KO 和 OVCAR3 GBP1 KO组细胞在体内成瘤生长速度相较于对照组细胞更为缓慢,成瘤体积较小,SKOV3 GBP1 KO和OVCAR3 GBP1 KO通常组细胞的裸鼠成瘤率也较低。2.HE 染色发现 DU145 GBP1 KO、PC3 GBP1 KO、SKOV3 GBP1 KO 和 OVCAR3 GBP1 KO组肿瘤组织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相减少。3.IHC染色观察到裸鼠肿瘤组织中DU145 GBP1 KO、PC3 GBP1 KO、SKOV3 GBP1 KO和OVCAR3 GBP1 KO组的GBP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2(P<0 001)、Hp感染(P=0 026)是P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GML发病人群以中老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2(P<0.001)、Hp感染(P=0.026)是P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GML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40~60岁为其最好发年龄段。起病隐匿,在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方面没有特异性。该疾病在治疗后缓解率高,早期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实现完全缓解,IPI评分>2、Hp感染是P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CB-839细胞系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相关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AIHA和淋巴瘤患者,甄别出AIHA相关性淋巴瘤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本组共收集到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2Selleck204例,AIHA相关性NHL(AIHA/NHL)20例,AIHA/NHL占同期NHL的0.91%。(2)AIHA/NHL患者在各NHL亚型中的发病率从高至低分别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7.32%、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购买Tozasertib lymphoma,MZBL)6.25%、B细胞性淋巴瘤(未能进一步分类)(B-Cell lymphoma,unclassified,BCL-U)4.26%、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hronic lymphoblastic leukemia/sma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CLL/SLL)2.50%、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2.30%。
4 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提示HCT116细胞、HCT116/L-OHP细胞、经过全反式维甲酸作用后的耐药细胞三
4 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提示HCT116细胞、HCT116/L-OHP细胞、经过全反式维甲酸作用后的耐药细胞三组中LC-3、Beclin1、Bcl-2蛋白的表达量下调(P<0.05),Bax、P62蛋白的表达量上调(P<0.05)。结论 1全反式维Erastin甲酸能够抑制HCT116/L-OHP细胞活力,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2全反式维甲酸能够逆转HCT116/L-OHP细胞的耐药性,通过下调它的自噬性,诱导其凋亡;3综上可知调控耐奥沙利铂的人类结肠癌HCT116/L-OHP细胞的自噬性,可作为CB-5083体外增强癌细胞对化疗药敏感的新方法。图8幅;表4个;参163篇。
一、目的结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肿瘤的进展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可能。浆细胞瘤可变异位基因1(PVT1)是一个已知的长链非编码RNA,其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类似癌基因的作用。有研究表明PVT1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但是PVT1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拟探寻PVT1对miR-30d-5p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结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为寻找新的结肠癌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自噬抑制剂干预组大鼠预先腹腔注射3-甲基腺嘌呤(3-MA,20 mg/kg);抑制剂干预1 h后,AAⅠ干预组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剂量
自噬抑制剂干预组大鼠预先腹腔注射3-甲基腺嘌呤(3-MA,20 mg/kg);抑制剂干预1 h后,AAⅠ干预组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剂量的AAⅠ。药物干预连续9 d。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肝脏。生化分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JNK-IN-8DMSO溶解度并计算比值;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PCR检测肝组织Beclin 1、LC3、p53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Beclin 1、LC3、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AAⅠ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ST水平显著升高很少(P<0.05),AAⅠ高、低剂量组AST/ALT比值明显升高(P<0.05,P<0.01);与自噬抑制剂组相比,自噬抑制剂+AAⅠ高剂量组与自噬抑制剂+AAⅠ低剂量组AST/ALT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2)HE染色观察显示,AA临床试验Ⅰ高、低剂量组可见肝细胞肿胀,且AAⅠ高剂量组的损伤程度更为显著;自噬抑制剂+AAⅠ高剂量组出现肝细胞出血性坏死,损伤程度较AAⅠ高剂量组明显加重。透射电镜观察显示,AAⅠ高、低剂量组线粒体肿胀,AAⅠ高剂量组亦出现脂肪变性;自噬抑制剂+AAⅠ低剂量组线粒体肿胀;自噬抑制剂+AAⅠ高剂量组可见内质网肿胀,隐见自噬小体。
肝癌被誉为“癌中之王”,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占全球一半以上,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二位,严重威胁人
肝癌被誉为“癌中之王”,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占全球一半以上,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癌起病非常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约80%的肝癌患者首诊就已进入中晚期,5年生存率几乎为零,而早期肝癌患者经过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因此,早诊早治是对抗肝癌的重要手段。甲胎蛋selleck激酶抑制剂白(Alpha fetoprotein,AFP)作为一种血清标志物,是诊断肝癌的常用指标。然而,AFP检测的灵敏度较低,仅有60%~70%的早期肝癌患者AFP值呈阳性。同时,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CT难以发现肿瘤直径小于2 cm或密度近似肝实质的早期肝癌。因此,早期肝癌诊断仍面临较高的假阴性率及漏诊率。随着点击此处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以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这种侵入式小、灵敏度高的肿瘤诊断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循环miRNA分子标志物检测已被写入2019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并被纳入肝癌早期检测和诊断临床应用。然而,miRNA是一类长度较短的RNA单链分子,且学术界尚未确定一种合适的miRNA内源性参照基Y-27634 molecular weight因,极大地影响了其定量结果的准确性,也是一直限制miRNA标志物在肝癌早期诊断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等温扩增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核酸分子检测效率和灵敏度方面展现出较大优势,特别适合miRNA类小分子的检测。同时,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着以数字核酸扩增检测(Digital nucleic acid detection,dNAD)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代”基因扩增技术的发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各组患者病灶组织中PTEN基因外显子突变及PTEN mRNA水平。进而分析卵巢癌患者的PTEN基因突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各组患者病灶组织中PTEN基因外显子突变及PTEN mRNA水平。进而分析卵巢癌患者的PTEN基因突变及不同病理状态下PTEN mRNA表达水平,最终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PTEN mRNA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58例卵巢癌组织中,共检出35例携带PTEN基因突变,均为外显子5突变,多分布在中分化、低分化癌中。经对比,观察组的PTEN可能 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391,P<0.001)。不同年龄分层下,卵巢癌患者的PTEN 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334,P=0.691)。不同分化类型及病理组织类型分层下,卵巢癌患者的PTEN mRNA水平分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7.891、7.998,P<0.001)。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卵巢癌患者PTEN mRNA水selleck产品平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t=6.143,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PTEN mRNA水平诊断卵巢癌的AUC为0.873(P<0.05),最优截断点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71.23%。结论卵巢癌患者常伴有PTEN基因突变,且PTEN mRNA水平可能因分化类型、病理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分布而异,其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MS-275购买值,有望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靶点。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检测对老年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1例老年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33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30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CA19-9、CA125和HE4水平,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老年卵巢癌患者血清CA19-9、CA125和HE4水平。
对细胞周期的检测表明,随着给药浓度增加,HepG2细胞的SubG1凋亡峰逐渐累积。Hoechst 33528染色实验表明B4G2可
对细胞周期的检测表明,随着给药浓度增加,HepG2细胞的SubG1凋亡峰逐渐累积。Hoechst 33528染色实验表明B4G2可以造成染色质凝集固缩。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发现,B4G2给药后细胞在形态学上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FITC/PI染色的细胞显示,B4G2诱导细胞出现早期凋亡和半抑制浓度晚期凋亡都呈现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关键蛋白,发现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PARP都有明显的剪切活化,但caspase的抑制剂Z-VAD-FMK不能逆转B4G2诱导的凋亡。JC-1染色显示,B4G2可造成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进而PU-H71研究购买引起凋亡前体蛋白细胞色素C透膜释放到胞浆中去。B4G2还可以促进细胞内ROS和钙离子水平的升高,抗氧化剂NAC可以抑制二者的升高,逆转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拮抗B4G2诱导的凋亡。同时PT孔的抑制剂MgCl2也可以拮抗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表明,B4G2可以诱导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且自噬抑制剂购买Luminespib可以使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升高。结论B4G2对HepG2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B4G2诱导了ROS的累积和钙依赖性PT孔的开放,从而诱导细胞发生线粒体凋亡。B4G2还可以诱导线粒体自噬,且自噬能拮抗凋亡,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线粒体为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之一,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合成三磷酸腺苷,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凋亡、信号传导等细胞活动。
小结oxLDL上调PCSK9表达,促进HUVECs焦亡;PCSK9通过UQCRC1/ROS途径介导oxLDL诱导HUVECs焦亡。
小结oxLDL上调PCSK9表达,促进HUVECs焦亡;PCSK9通过UQCRC1/ROS途径介导oxLDL诱导HUVECs焦亡。第二章褪黑素通过circ_0000033/miR-214-3p/PCSK9途径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目的前期研究发现MT具有拮抗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焦亡抗A通常S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因此本部分拟通过分析oxLDL和MT处理HUVECs后的全转录组,筛选差异表达circRNA、miRNA和差异表达基因,系统地探索oxLDL上调PCSK9促HUVECs焦亡的分子机制。以PCSK9为靶基因,从差异miRNA中得LDN-193189到以PCSK9为靶基因的miRNA,再追溯与miRNA靶向结合的circRNA,寻找MT抗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的circRNA-miRNA-PCSK9途径,并结合线粒体功能变化,较为系统地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UVECs,进行全转录组分析。分为3组对照组、oxLDAZ 628订单L处理组、oxLDL+MT预处理组,将细胞处理24h后,提取RNA。随后,经过质检和上机预处理,使用华大集团DNBseq平台进行全转录组基因测序,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样本间相关性,华大基因Dr.TOM系统进行差异基因及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所有差异基因参与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筛选差异表达circRNA、miRNA和差异表达基因。
[结论]IL-9在结肠癌组织中明显低表达,且与结肠癌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IL-9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IL-9可抑制小鼠皮下移
[结论]IL-9在结肠癌组织中明显低表达,且与结肠癌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IL-9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IL-9可抑制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IL-9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可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亚群的分布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目的]本研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B7-H6 mRNA在3-MA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该基因在结肠癌进展与靶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结肠癌细胞株与正常结肠组织细胞株,通过qPCR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上述细胞株上B7-H6在mRNA以及蛋白水平上的差异,并通过免疫组化分析B7-H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65例结肠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使用qPCRYH25448检测B7-H6mRNA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利用卡方检验分析B7H6mRNA表达水平与病理参数,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外形、N分期以及肿瘤浸润程度等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期分析)比较不同B7-H6mRNA表达水平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比较不同病理参数患者的生存期关系。[结ARN-509半抑制浓度果]1.正常结肠细胞株上B7-H6 mRNA水平介于两结肠癌细胞株之间,且两结肠癌细胞株蛋白水平差异非常大,一株呈现高表达一株则未检测到表达,芯片分析结果显示,癌旁组织与结肠癌组织中的B7-H6mRNA表达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3303)。2.生存期分析发现,与B7-H6mRNA低表达组相比,B7-H6mRNA高表达组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期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