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卵巢癌组同源异型盒基因5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组、正常组(P<0 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阳性表达率

结果卵巢癌组同源异型盒基因5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组、正常组(P<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组、正常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同源异型盒基因5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不良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磷selleck抑制剂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不良预后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卵巢癌患者组织标本同源异型盒基因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呈异常表达,三者均参与病情进展、淋巴结转移,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卵巢癌是女性生GSK1120212临床试验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卵巢癌的研究大多使用细胞株和异种移植,但是都有其相应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卵巢癌的临床前研究模型。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3D培养模型,该模型具有培养简单、遗传稳定性好、与原发肿瘤高度同源、能维持肿瘤的遗传异质性,但该技术在卵巢癌的研究仍处在早期阶段。现有研究探讨了卵巢癌类器官的构建,并利用很少输卵管和卵巢上皮类器官证明卵巢癌二重起源发病的机制及其相关基因功能;其还可用作化疗药物筛选的工具,其药物反应与患者体内用药状态高度一致,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策略,实现个体化治疗;另外,在免疫治疗方面也可以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或类器官与自体炎症细胞共培养方法以及微流体技术,重现肿瘤免疫微环境,可进行免疫治疗药物的功能测试。这些研究成果表明类器官是卵巢癌研究中一种新颖可靠的临床前模型,将在精准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Comments are closed.